夏妍娜:中国产业互联网领域会出现大量垂直“BAT”

短标题:

日期:2016-12-15 14:36

12月7日,《智能制造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发布,一场让中国工厂变得更“聪明”的战略变革全面提速。

那么,怎样看待《智能制造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出台的产业背景?中国制造在实现升级目标过程中的瓶颈和总体策略又是什么?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。

 

为此,凤凰文创记者专访了全球智能制造产业联盟(硅谷)秘书长、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妍娜,在对这些问题回答的过程中,每个中国制造企业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在这场变革中的位置和起点。

 

 

全球主流国家已把智能制造趋势落地为国家战略

 

凤凰文创:127日中国《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》发布,这个聚焦在智能制造的十三五规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?

 

夏妍娜:第一,我认为是全球趋势。无论是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,还是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.0”战略,到《英国工业2050战略》,新工业法国计划,日本提出的机器人新战略,也包括我们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”实际上,从2012年到2015年这几年期间,各个主流国家提出来的都是跟产业、工业、科技相关的国家战略,所以我认为它是全球趋势。

 

第二,是国家战略从去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”之后,现在是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、资本、企业,四轮驱动。包括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”的开篇也讲到,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所以,从一个国家持续的竞争力,它的经济质量、产业基础结构和发展,无论哪个方面发展制造业都是一个国家的主体战略。

 

产业互联网领域会出现大量垂直“BAT”

 

凤凰文创:怎样看待规划出台背后,产业本身的现状和趋势?

 

夏妍娜:这就涉及第三个背景,整体产业的发展。过去二十年,消费互联网产生了BAT三巨头,促进了北京、深圳和杭州两个半城市的快速发展。未来三十年是产业互联网关键的三十年,我们认为未来在产业互联网领域里会出现很多垂直领域的“BAT”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发展、市场的趋势、市场的容量都是非常大的。GE董事长杰夫·伊梅尔特(Jeffrey R. Immelt)曾说过,互联网坚定并且缓慢的来到了工业,但当它来到工业的时候,它的改造是方方面面的,同时它的市场也是非常庞大的。

 

中国制造业升级有三大命题

 

凤凰文创:以您的观察来看,中国智能制造进一步突破的瓶颈在哪里?

 

夏妍娜:因为我们国家制定的是三十年的产业强国战略,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是其中第一个十年计划,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,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要观察一下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中的位置。

 

·         在高端产业领域,我们的核心技术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;



·         中端产业领域,产品的品质以及生产和运营的效率,现在我们不占优势;



·         低端产业领域,我们的人口红利和人口结构逐渐在消退。

 

所以,我们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,在中端产业提升我们的产品品质,提生生产和运营的效率。在高端产业,我们要拥有我们的核心技术,包括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准。

 

所以,第一,我们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。第二,我们要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来进行转变。第三,我们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。

 

要关注三个变量和一个核心要素

 

另外,我们还有三个变量,加一个核心主要要。第一个变量是互联网,现在互联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。第二个变量是金融,金融是整个产业的最高阶段。第三个变量是科技,科技是底层的技术。所以,互联网、金融、科技这三个作为三大变量,在改造二产工业。

 

同时还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人,因为所有的竞争力都离不开人,对人的培养和对人的发掘,这是一个国家,一个企业的核心要素,是一件要持续进行下去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