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鸿慈医院——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可能是多动症惹的祸
短标题: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可能是多动症惹的祸
近年来,“儿童多动症”似乎成了流行病。仅仅在我周围,就有好几位孩子莫名其妙地患上了这个病,其中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服药治疗。
悦悦便是其中之一。
他今年9岁,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学习成绩都很好,但不知为什么,到了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开始下降,还经常与父母争吵,很不听话。医生在详细了解悦悦的病史后,通过跟他交谈并进行相应的评估测试,发现悦悦属于典型的多动症患儿。在进行智力测试后,医生发现他的智力高达120,这也解开了悦悦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。
其实悦悦一直都患有多动症,但因他的智商较高,在一、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内容较简单,所以,学习对他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。但到了三年级后,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都有较大改变,加上悦悦存在多动的症状,如注意力难以集中、好动等,使他难以适应目前的学习状况,最终导致他学习成绩一落千丈。
据悉,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,法国精神科医生霍夫曼写了一本书《蓬头彼得》,描写了一个活动过度的儿童,提醒人们加强对儿童躁动不安现象的关注。一个世纪后,又有专家猜测少数儿童过度活动是由脑损伤引起的,故将该现象命名为“脑损伤综合征”。由于这样的定义不足以解释大脑从未受伤的孩子们好动的表现,就有人提出这是“脑轻微损伤”的结果。可是,“脑轻微损伤”说在许多儿童的生理检查中根本找不到,在成长过程中也无迹可寻,这样命名也行不通。于是,就离开大脑,提出“行为功能障碍”一这个名称回避了病因不清的尴尬,只是以“表现”来命名。可这个名称由于概念太模糊,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禁止。但当时儿童行为异常已被医疗界认定为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。
1962年,国际儿童神经科学工作会议决定,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,暂时将之定名为“轻微脑功能失调”(简称MBD)。1980年,美国公布的《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》中,将此命名为“注意缺失障碍”(简称ADD)。最后,在1987年,美国精神科医生将之命名为“注意缺陷多动症”(简称ADHD),这个名称从此被广泛使用。
据上海鸿慈儿童医院专家介绍,儿童多动症主要分为三类。第一类是注意缺陷型,该类儿童主要表现出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,注意力难以持久,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;第二类是多动冲动型,这类儿童主要表现出一刻不停地活动,手脚有很多小动作,在座位上不停扭动,在他人讲话时予以打断或插嘴等;第三类是混合型,即同时出现上述两种类型。
研究表明,儿童患上多动症,如不及时治疗,60%以上的患儿症状会延续至成年期,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,如过早性行为、滥用药物等。其出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〜10倍。我国学龄儿童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.31%〜 5.83%,男孩患多动症的风险约为女孩的4〜9倍。
上海鸿慈儿童医院专家指出,当发现孩子患上多动症的时候,一定要正确的看待他,并且要多一点耐心,相信只要接受正规的专科综合治疗,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健康成长。上海鸿慈儿童医院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(原闸北区)宝山路455号,咨询热线:021-65861120.